Saturday, June 27, 2015

挑戰自己,面對過失!


徐朗瑩    張永佳

繼上星期的輔導員 (Counsellor) 訓練後,展望青年於是節訓練課邀請了多倫多警隊源植勉警司及警署警長Manny Mandeep 前來講授「挑戰自己」(Challenging Yourself)、「社區參與」(Community Engagement) 及「從錯誤中學習」 (Learning from Mistakes)

 


第一部份的「挑戰自己」,首要提到的是要相信「沒有不可能的事」 (Nothing is Impossible),應時常想想各種的可能性。源警司提及人們害怕挑戰的原因大致有六點不願踏出舒適區 (Prefer the routine, comfort zone) 、甘於平庸 (Satisfied with mediocrity) 、容易自滿 (Complacent and content) 、害怕改變 (Afraid of changes) 、害怕失敗 (Fear of failure) 及缺乏勇氣和動力 (Lack of motivation, courage)。與此同時,人們勇於挑戰自己的原因亦有六點﹕每人皆有進步空間 (Everyone has room for improvement) 、增加技能及知識 (Grow your skills and knowledge) 、改變自我看法 (Change the way you see yourself) 、提升自尊及自信心 (Improve self esteem and self confidence) 、相信自己的能力 (Grow the belief that you can) 以及不嘗試則永不知道自己的能力 (If you don’t try, you won’t know what you are capable of)。對此,源警司強調挑戰自己的目標不一定需要冠冕堂皇或是對世界有重大影響,反而應謹記設立可行的目標時,目標要比自己期望的更高,「不要限制你的挑戰,應挑戰你的極限」 (Don’t limit your challenges, challenge your limits)

當我們下定決心要挑戰自己後,可以循從以下的步驟為自己訂立目標。
1.      考量現時自身的狀況 (Where am I at present time?)
2.      明白是什麼因素構成現況 (How did I get here?)
3.      知道自己需要有甚麼行動 (What do I need to do?)
4.      了解相關的阻礙和機會 (What are my barriers and opportunities?)
5.      設立量度成功的準則 (How do I measure success?)


最後,源植勉警司以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作結,「對一個人的終極衡量,不在於他所曾擁有的片刻安逸,而在於他處於挑戰與爭議的時代」 (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 man is not where he stands in moments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去鼓勵學員積極挑戰自己 。

第二部份內容圍繞「社區參與」。「社區」定義廣泛,可以是指根據一個地區 (Geographic location)、 共同興趣 (Similar interest) 、有從屬關係或相同身份 (of affiliation or identity) 而聚在一起的一群人。「參與」則可以是一個計劃的過程 (Planned process)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collective effort) 以及諮詢、溝通、教育、公眾參與等等。


社區參與可以說是各式各類,當中包括義工活動、政治參與、環境關注小組、甚至是學生組織,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及推動社會進程。種種的參與方式都可以透過留意身邊社區的事情去發掘而得知的。 良好的社區參與可以使一個社會或社區聽到更多元的聲音和意見,加強群體內的歸屬感。對個人而言,可以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和自信心,汲取專業的知識或經驗,擴闊社交圈子,回饋社會。最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參與,你能親身的感受到:你可以改變事情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最後一部份的「從錯誤中學習」由警署警長Manny Mandeep 講授。他指出要從錯誤中學習有三個主要元素﹕不要逃避犯上過失的機會,因為有時候它能令你成長 (Putting yourself in situations where you can make interesting mistakes)、勇於承認過失(Having self-confidence to admit)、有勇氣迎接改變 (Being courageous about making changes)。過失可以分為四個種類﹕
1.      愚蠢的 (Stupid)﹕純緒因愚蠢而導致的過失,如將衣服反轉來穿
2.      簡單的 (Simple)﹕原是可以避免,但因自己的錯誤決定而導致過失,如因忘記繳費而令房子停電
3.      關聯的 (Involved)﹕自己能理解的過失,需要努力才可避免,如慣性遲到
4.      複雜的 (Complex)﹕由複雜的原因導致的過失,且無直接的方法去避免,如一段破裂的關係

犯錯過後,為甚麼人們不能從錯誤中學習?原因有三,首先是因犯錯而不斷怪責自己、過度的情緒反應而大受打擊,不能理性思考以及過份受完美主義影響 (‘Tyranny of perfectionism’) 而無法成長。同時,我們也可以從成功中學習,了解自己的成功由甚麼組成,反問自己對成功的反應是甚麼。

對於犯錯,我們可以透過建設性解說 (Constructive Debriefing) 去了解事件經過和如何去改落。建設性解說步驟可分為五大問題﹕
1.      發生了甚麼事? (What happened?)
2.      有甚麼事是順利的?有甚麼事令你感到快樂?有甚麼過失?(What went well? What are you pleased with? Include redeeming situations that were going wrong?)
3.      再次發生的話,你會怎樣做? (What would you do the same another time?)
4.      你會有甚麼其他處理手法? (What would you do differently?)
5.      你認為其他人在相同處境會有怎樣的處理手法? (What do you think someone else would have done in your shoes?)


經過犯錯、解說和反省,我們便能從經驗中學習、懂得留意及抵制自己的不理性情緒、注意自己內心的批評 (Inner critic, 不同於批判性思考),學會跟可信任的朋友式導師分享,並將自己的目標放一個「大概的完美」(Approximate Perfection) 的位置上,不訂立過高的目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